聊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 发布时间:2023/05/10
  • 来源:聊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各县(市、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属开发区市场监管部门:

  现将《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聊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3年3月31日

  (此件主动公开)

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为深入贯彻落实《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优化知识产权政策效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精神,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激励企业自主创新、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改善营商环境等方面的作用,释放全社会创新活力,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政策措施。

  一、坚持高质量创造,强化关键要素供给

  1.系统提升创新发展能力。从保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入手,加大高价值专利培育和储备力度。抓好省高价值专利综合奖补资金落实,切实将资助重点转向知识产权的转化运用、行政保护和公共服务。利用中国(山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快速预审优势,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海洋生物产业领域知识产权创造水平。引导企业将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贯穿到生产经营全流程,综合运用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示范创建工作。

  2.推进审查员实践基地工作。深入开展“助企攀登”专利审查员“齐鲁行”行动计划,充分调研东阿阿胶、阳谷华泰、临清凯美瑞3个现有审查员实践基地的专利需求服务事项,向省中心做好汇报,积极争取审查员实践活动落地聊城。

  3.实施专利导航助推产业链发展。做好2022年专利导航项目组织实施、过程监督、汇报验收和推广应用工作,结合2023年市局牵头或参与的农机及高端装备、有色金属、黑色金属、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工作重点,做好2023年省市级导航项目优选、申报、立项,充分发挥导航项目对企业发展、产业规划的指南针作用,引导企业制定专利发展战略。

  4.精准帮扶企业申报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通过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召开企业座谈会、开展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专题培训等形式,积极向企业宣传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意义、方法和途径,从精准帮扶入手,实行“一企一策、个案指导、上门服务”的人性化举措,推动企业积极申报注册马德里国际商标。

  5.开展知识产权赋能“高新技术”“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联合市科技局、市工信局,组建“聊知先锋”服务队,坚持党建引领,以专利为纽带,统筹相关部门激励政策和人才优势,对“高新技术”“专精特新”企业及其培育对象中无发明专利的企业,分县市区开展专利申请知识、激励政策解读等集中培训宣讲,对有需求的重点企业,进行现场指导。

  二、坚持高效益运用,加快知识产权价值实现

  6.推进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深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落实项目贴息机制,组织开展质押融资助力实体经济对接活动,促进全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项目数量和金额合理增长。

  7.实施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建设省专利开放许可信息发布平台分平台,推动高校院所、企业等专利权人筛选有市场化前景、应用广泛、实用性较强的专利技术,实施专利技术免费或低成本“一对多”开放许可,降低中小企业专利技术获取门槛和交易成本。年内推动15家以上企事业单位提交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声明,力争达成专利开放许可。

  8.探索推动数据知识产权工作。按照省局工作安排,在推进过程中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认真梳理挖掘本地数据知识产权保护需求和重点企业,有针对性地加强宣传引导,结合我市资源和特色积极开展探索,为全省试点工作提供支持。

  9.组织市优质专利评选工作。在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专利范围内,以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经过充分动员、广泛征集、公平筛选等环节,在一批具有重大影响、能够产生显著经济效益的核心技术专利中优中选优,筛选出聊城市优质专利项目,积极推荐参与中国专利奖、省专利奖评选及新旧动能转换高价值专利培育大赛。

  10.加强创新主体知识产权运营。深入实施专利转化专项计划,推动企业、高校、科研组织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标准化建设,培育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鼓励有条件的创新主体建设市场化知识产权运营机构,加强知识产权运营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建立融入研发经营全过程的知识产权运营机制。

  三、坚持高标准保护,持续激发创新活力

  11.加强重点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提升展会知识产权保护治理效能,针对我市大型展会,采取展前排查、展中巡查、展后追查等措施,协同做好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防范、调解与查处工作。加强知识产权重点关注市场业务指导和管理,引导重点电商平台实施《电子商务平台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国家标准,不断提升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和水平。开展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推动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体系向基层延伸。

  12.加大知识产权监管执法力度。积极办理省局线上知识产权侵权假冒线索智能检测项目推送的案件线索,实现对线上商标、地理标志、官方标志等侵权假冒线索的源头追溯、实时监测、在线识别,推动知识产权保护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落实《山东省知识产权领域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办法(试行)》,提高监管效能。深入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专项行动,严厉整治侵权违法行为。

  13.实施地理标志保护提升工程。推进冠县灵芝省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打造地理标志保护高地。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推动市场主体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覆盖率达到50%以上。

  14.加强涉外知识产权保护。支持我市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社会组织开展知识产权涉外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组织涉外风险防控培训,加强知识产权海外布局,开展海外知识产权风险评估和安全预警,推进企业维权援助互助机制建设。积极宣传海外知识产权保险扶持政策,鼓励企业通过专利保险等政策,破解企业海外维权成本高的难题。

  四、坚持高水平服务,提升创新主体满意度

  15.强化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积极争取省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中心支持,以知识产权服务、成果转移转化、投融资服务为切入点,协同省内技术转移转化机构及服务机构,争取建立“山东省知识权运营服务聊城分中心”。以聊城大学为重点,以解决“高新技术”“专精特新”企业及其培育对象知识产权需求为目标,开展资源对接和成果推介,激活高校院所“沉睡”专利,推动高校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

  16.优化知识产权服务质效。完善国家知识产权局济南代办处聊城工作站服务标准,细化服务流程,加强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和能力提升。持续优化聊城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栏目设置、模块功能,及时更新数据库信息,加大平台宣传推广,丰富数据资源供给,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效能。

  17.提升知识产权服务能力。在全市实现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总结树立聊城特色维权援助品牌,探索形成地方标准。扎实做好专利数据信息统计工作,及时在平台发布统计简报。推进知识产权指导站建设。充分发挥维权工作站作用,开展法律咨询、取证指导、提供纠纷解决方案等公共服务。

  18.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发布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状况白皮书,组织好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知识产权宣传周等活动,推动知识产权服务进企业、进基层、进校园。开展面向市场主体的知识产权法制宣传和公益培训活动,深化知识产权远程教育,为重点企业、新兴企业提供商标注册专案服务和指导。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